为了加强我国粮食储备库的管理,确保粮食的安全、健康和优质存储,浙江农林大学刘兴泉教授团队方冠宇老师率领学生前往浙江省越州市省级粮食储备库进行实地调研。此次研究的重点是关于粮食储存过程中会产生毒素真菌,寻求生物防控的研究方案,为提升我国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在越州市省级粮食储备库的实地调研中,团队发现了存粮中的产毒素真菌,随后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分离并鉴定了相关真菌种类,并针对不同真菌,采用适宜的生物防控方法进行研究,从生物角度防控发生在储存过程中的真菌,确保储备粮食的优质和安全。粮食质量和储藏安全是农业生产和人类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而致病毒素是影响储粮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自然界中产毒素真菌的种类繁多,具有较高的变异性,因此用生物防控方法进行治理,更能够发挥自然育种的优势和改良生态环境。此次调研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贡献了力量。
越州省级粮食储备库目前已经采用了刘兴泉教授团队前期研究所得到多项粮储技术,现已在储存工作中进行应用。同时,该研究还得到了政府和储粮企业的高度评价,未来将得到更多地区的重视和支持。
据悉,刘兴泉教授团队此次到越州省级粮食储备库实地考察,是浙江农林大学在粮食产业链中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服务,加强科学研究与产业应用紧密结合的一次重要尝试。今后,学校将继续加强学科平台和队伍建设,当好服务大局的中坚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和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