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平台建设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平台建设

共 建 单 位


国家粮食产业(中温高湿区优质稻谷储藏)技术创新中心由浙江农林大学牵头,浙江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共同申报建设。中心将充分发挥三家单位长期以来在中温高湿储粮生态区稻谷耐储藏品质的遗传、生理生态调控保鲜储藏技术、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和储藏智慧化管控技术研发方面形成的特色和优势,通力合作,创新中温高湿区优质稻谷“保鲜”储藏技术体系和节能智慧粮仓,攻关优质稻谷储藏品质保持和减损降耗关键技术难题。同时,充分发挥两所高校雄厚的学科和人才优势,以及浙江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紧密贴近产业需求的优势互补作用,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整合科技和行业资源,以“中温高湿区优质稻谷储藏”为切入点,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致力绿色储粮技术创新,助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服务于优质粮食工程。

浙江农林大学为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涵盖农、工、理等九大学科门类,建有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和学位授权体系。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5个,省部级平台38个。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支撑国家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的食品科学、农学、信息与工程等学科拥有中国工程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24人,教学和科研等实力雄厚。粮食安全与品质调控团队已在粮食品质快速无损检测、粮食储藏品质的遗传基础与调控、作物耐储藏基因挖掘与育种、有害生物远程监测与预警、稻谷安全绿色协同储藏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特色和优势,近5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省重点研发项目等粮食相关项目9项,授权专利7件,发表高质量论文27篇,建立了以国家粮食战略为目标、粮食企业需求为导向、关键共性技术项目攻关为推动的“政校企”深度协同技术创新机制。

浙江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下辖6个储备粮库,粮食总仓容102万吨,食用油总罐容12000吨,建有1000平方米粮油质量检测中心,先后荣获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国家粮食局首批科技创新示范单位、中国粮油学会“优秀科技创新型企业”等荣誉称号,先后成立“全国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和“浙江省职工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高技能人才等多个工作室,拥有一支业务精湛、技能高超的员工队伍。2015年以来,科技成果丰硕,先后完成科技项目70个,承担多项国家公益性项目子课题及行业关键急需重大项目的研究;发表论文95篇;获得专利33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

浙江大学是著名综合型、研究型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之一,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中心共建团队主要成员由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学科组成,学科拥有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基地4个。建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涵盖了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粮食、油脂与蛋白质工程,食品安全与营养等5个二级学科,已形成食品加工与工程、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生物技术与生物合成等4个优势特色方向。

创新中心将集合企业特长和优势,充分发挥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效能,针对中温高湿地区粮食加工、粮食绿色安全储藏、粮食品质保鲜等领域中的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研究、技术集成示范、工程化研发,促进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应用,使创新中心成为国家粮食安全储藏方面的新技术、新装备的孵化器,粮食安全储藏领域高级人才的培育高地,成为国家安全储藏的高水平技术创新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和粮食企业服务中心。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    浙江省教育厅    |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    中国粮油学会    |    浙江农林大学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15号学院楼523室 邮政编码:311300 联系电话:0571-63741276(9291276) 电子邮箱:wuchangling0805@163.com
COPYRIGHT © 2023 国家粮食产业(中温高湿区优质稻谷储藏)技术创新中心 GLJSCXZX.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